Springe direkt zu Inhalt

汉语语言学与汉语作为外语教学

汉语/中文,作为接触和了解中国的基础,是该研究领域的核心研究对象。除此之外,该研究领域还着眼于探讨汉语/中文教学在欧洲环境下的相关问题。

汉语语言学

广义上的汉语圈(„sinophone world“)包括所有讲汉语的人。这不仅包括大中华地区的十多亿居民,还包括东南亚、美州和欧洲的数百万华人和华裔。因此,汉语语言学最初的关注点就在于汉语语族的不同语言(北方话、粤语,吴语、闽语等)内部间的相互区分,以及它们与 “普通话”(台湾:國語;新加坡:华语)如何分界。中国大陆的“普通话”不仅是自二十世纪以来国家规范化的标准语言,也是我们的工作及全球汉语教学的研究重心。

迄今为止,对汉语语言的描述主要还是受到西方语言学的影响。这种以印欧语系结构为基础的语言系统,并不总是适合描述汉语地区的语言现象。最主要的原因有:在汉语语族中,a)不存在屈折变化;b)音调和音节为其核心显著特征;c)由于其文字系统的复合性,汉语提供了一种不同于表音文字书写系统的方式来获取和处理语言及书面信息。

然而,汉语语言学仍与所有其他语言学一样,由语音学、构词学和句法学等普遍通用领域所构成。此外,它还包括汉字学、语用学和文本语言学等广泛的领域。这些领域涉及到由文化和社会因素所决定的口头和书面用语的使用习惯或语体选择。

在不同的文化和传统中,对汉语语言及文字系统的描述也不尽相同。对这些不同的描述方式进行对比和翻译,也属于我们的研究内容。此外,我们的学术兴趣还在于探讨这些不同的描述方式对汉语教学实践产生何种影响。

汉语作为外语教学 (TCFL / ChaF)

目前,汉语教学作为学术专业在世界范围内仍处于构建阶段。为了推动汉语教学作为学术领域的发展,我们在德国汉语师范培训的框架下开展针对汉语作为外语教学的基础研究活动。

除了针对汉语作为一门"异源"[1]外语而进行的教学实践的实证研究以外,我们的核心研究问题还涉及德国中小学和成人教育中汉语书面的、口语的以及(跨)文化能力的教学目标的实现方法和手段,以及汉语教学与其他的欧洲 "同源 "外语相比,在教学方法上有何种特殊性。该特殊性既包括与语言、内容及个人能力的发展和评估相关的问题,还涉及以汉字为基础的语言教学数字化以及能够在德国中学汉语课堂上兼顾汉语继承语学习者学习目标和需求的教学模式。


[1] 见: 顾安达 (Guder, Andreas) / 李和舫 (Lee, He-Fang) (2018) Cong fei Hanzi wenhuaquan shijiao lun Zhongwen zuowei waiyu de Hanzi jiaoxue wenti从非汉字文化圈视角论中文作为外语的汉字教学问题——以“欧洲汉语能力基准项目”为基础 (Discussing CFL and Teaching and Learning Chinese Characters from a European Perspective: on a basis of “European Benchmarks for the Chinese Language”). In: Guoji Hanyu Jiaoxue Yanjiu国际汉语教学研究 (“Journal of International Chinese Teaching”) 2/2018, 30-39